close

當代民主思潮、我國文官體系與制度思維(沈建中老師)

沈老師的這兩門課都開在週六的早上,也有一些日間部的學生來修習。社會制度與政府體制多半都有許多具爭議性的議題,老師會要我們製作名牌放在桌上,然後在課堂上拋出問題,鼓勵台下的我們發表意見。例如當時正熱議的公務人員考績法、退休制度的修正問題。在下課時間,老師則會播放一些紀錄片和相關主題的戲劇(如日劇官僚之夏),並從中引伸出上課的主題。期中、期末考是開書考,基本上也是訓練我們分析資料及寫文章的能力。

電影理論與賞析(蔡月娥老師)

這門課的名稱,其實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是一門輕鬆的課程,只要看看電影、寫寫心得就好。但一個學期下來認真地跟著蔡老師的課程進度,著實學到不少東西。課程雖名為電影理論與賞析,但關於理論的部分並沒有很深的討論,而比較重在賞析的部分,還有電影與文學的關聯,以及電影中表現技巧與文學修辭的比對。在課堂上總共播放了13部電影,另外我自選觀賞的部分看了2部電影,整個課程下來總共看了15部電影。這15部電影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有4部片:《囧男孩》與《第四張畫》都是國片,在修課之前對國片我幾乎完全不看,藉此機會才發現這兩部片對於青少年及弱勢家庭議題有很深入的寫照,是非常值得令人細細品味的小品;《分居風暴》則從伊朗一對夫婦的離婚官司開始談起,對伊朗社會有深刻、寫實的描述;《謎樣的雙眼》則是一位同學所介紹的片子,片中從檢方的角度描述一個在1970年代阿根廷所發生一件性侵殺人案件,十分寫實地反映出在威權國家下的刑事訴訟體制。

「鴛鴦繡出從君看,不把金針度與人」是我修習這門課的心得之一。電影其實是很通俗的藝術形式,但在上過課、在蔡老師帶著我們討論後,才發現電影中表現方式有這麼多細微的層次;對電影的理論與表現方式有了瞭解之後,才能有更深入的賞析。

傳統書畫賞析(俞美霞老師)

修這門課主要是對書法較有興趣,不過整個課程是書畫一起上,而書的部分只佔了一半左右。整個課程從史前、夏商周三朝的石刻、壁畫開始講起,老師十分詳盡地和我們說明這些壁畫圖像所代表的古時人們生活方式、信仰及價值觀,以及其與傳統道教間的關係。余老師是民俗藝術研究所的所長,國學素養深厚,講課時常引經據典地說明書畫中所蘊含的概念。老師上課ppt的圖片大都從《中國美術全集》中擷取,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介紹的量實在太多了、範圍又廣,對於台下沒有藝術底子的我們,上起課來讓人有些眼花撩亂、走馬看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oname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